【论苑】从古人智慧谈中医药普法 ‖ 韩震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方志江苏 Author 韩震武
从古人智慧谈中医药普法
韩震武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影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海外网2021年9月21日报道,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9月21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2964484例,累计死亡病例4711104例。前不久,国内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大量居民休闲运动场所被关闭,公共交通也受到严重冲击。普遍接种疫苗后机场还有一些突破性感染病例,个别城市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仍发生传播,部分过度应用激素治疗的后遗症和医保基金可持续性也令人担忧。
中医药从整体观出发,有疗法简便易行、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预防作用独特、费用相对低廉等特点,是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力量(可惜多数地方医院急诊科还看不到中医)。国医大师邓铁涛(2021年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年救治“非典”,黄璐琦、张伯礼等院士团队参与新冠防疫和救治的事迹引起重视,江苏、四川等省组织名中医全程参与防疫,取得良好效果。国家领导人也指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在疫病中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并在同疫病斗争中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
那么,中医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呢?阅读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可以发现古人的防疫智慧。
内经素问篇里讲“起居有常,不妄做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发现疫情后不扎堆,避免去高中风险地区差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低风险地区不宜经常宣传宅家抗疫,尤其是不宜强行关闭所有室外休闲运动场所)。据警方通报,老太太毛某到扬州探亲还不消停,多次去棋牌室潇洒,闹得满城被封闭,是一个典型的教训。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社交距离。“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这种外感疾病多从暴露部位、口鼻等通道侵入人体,所以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也可避免病毒侵袭。据载,元祐四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面对严峻疫情下令建“安乐坊”集中隔离患者,有效避免了疫疾交叉感染和传播。
新冠病毒溯源和变异我们难以控制,受限于专业力量不足,地方联防联控机制不大可能天衣无缝,《传染病防治法》全面落实也尚需时日。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自强不息入手。中医有深厚的本土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中医防疫最核心的主张,也许可以归纳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第一是行正道不违法,讲诚信不诡诈。心底无私天地宽,多行不义必自毙。看看《人民的名义》里的外逃贪官,在海外活的人不像人。近年来一些“红通”人员惶惶不可终日,最后投案自首才心安。医药卫生行业也曾爆出长春长生疫苗案等严重失信犯罪案件。近期警方通报多起冒用他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行政处罚案件,还有律师冒用他人行程码的案件,以及河南某地瞒报疫情、加拿大籍吴某凡涉嫌强奸案。很多案例告诉我们:切勿贪婪,因小失大,切勿暴饮暴食,切勿酗酒纵欲,否则损害脾胃和神经功能,也扰乱社会。善养天地正气者,“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是科学讲卫生,注意休养生息。细菌和病毒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命过程总是伴随着微生物活动。讲卫生很重要,但是正常情况下不宜追求绝对无菌、彻底消毒。曾有一些家庭有洁癖,导致孩子很容易生病。一般来说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休息之后气血巡行通畅,抵抗力正常,就可以不感染或感染后不会转成重症。宋代苏轼除了“圣散子”药方与建造“安乐坊”,还开出“四味药”来养生,此四味药可治妄念、可治贪馋、可减肥赘、可调胃肠,供大家在防疫期间“食用”:“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今天,经过一年多的临床研究,专家发现新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多数轻症会自愈,所以不要过度医疗,自媒体不要制造恐慌(2020年全国传染病报告数据显示,艾滋病、鼠疫、狂犬病比新冠肺炎死亡率高得多)。中医的伟大也许在于它追求“正常就好”(蔡民坤《正常就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对于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等,也要尽量安排他们有足够的轮换休息,防止过劳猝死。古人讲天人相应,19世纪末恩格斯也写出了《自然辩证法》。近年来黑土地休耕轮作、山区退耕还林、长江十年禁渔,生态修复既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运用中医思维,才能医好长江生态病。
最后,“药石辅之,益气扶正”。对症口服中药汤剂可以益气扶正,具体处方可参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对部分患者来说,灸法也可益气扶正,抵抗外邪,尤其是艾灸。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因人而异。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团队通过大规模的研究,将中国人的体质分为9种,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并配套了保养、日常生活、用药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公民可以学习应用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在中医指导下开展自助式中医健康干预。另外,卫生部六年前的公民健康素养66条也尚未普及(到2020年约23%公民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中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仍亟待提高。真正落实生命第一、健康优先,需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发挥中医西医两个积极性。
防疫已经从遭遇战、阻击战发展为新时代的一场持久战。打赢持久战不能总是依靠封闭式管理,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城乡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而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国内常态化防控仍需在全体公民中加强普法(参考韩振武《公民如何依法参与疫情防控》,《中国卫生法制》2020年第5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目前中医药服务品质还难以满足新时代民众需求,存在“高需求与缓发展”的矛盾(陈四清、周仲瑛《新时代中医药继承与创新问题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9月20卷第3期)。2021年,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也发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依法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西医并重方针落实不够;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药材种子种苗发展混乱、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突出;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中医教师明显缺乏;还存在简单套用西医药标准体系评价中医药、不能充分尊重中医药特点等问题。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还需更刚性、更具体的制度安排。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尽快提高全民中医保健素养,如果全面小康后不能尽快把工作中心转移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还是一味追求招商引资经济建设,可能还会散发疫情扩散,我们不得不经常处于卫生应急状态,民族复兴进程将受到掣肘。
2020年以来,尽管有“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现身说法挺中医,但媒体中还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中医黑”(还有评论认为,热映电影《中国医生》的个别情节缺乏对中医防疫优势的尊重),部分基层中医师也缺乏理论和临床自信。
中医药是祖先留下的文明瑰宝,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好抓手。近百年来,在追赶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医地位几经沉浮,现在迎来了新的机遇。能否落实中医药法,涉及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是否重视发挥中医理论在防疫中的指导作用,考验地方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
当前,我们要加大中医药法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宣传普及力度,紧扣中医药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可以采取以案说法等方式,加大中医药法及其实施成果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信任中医药、依法保护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同时,中医药院校仍需努力培养学贯中西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正如中华文明海纳百川,中医药也不是封闭保守的体系,一百年多前张锡纯等已提出并践行“衷中参西”)。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医人也要善于利用媒体开展科普和普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今年已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是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善道。
我们发挥制度优势,已解决了扶贫攻坚、污染防治等等难题。中央要求树立大卫生理念,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健康中国战略已经展开行动。如果各界能抛开既得利益和成见,落实上医医国,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方针,阅尽千帆,祖国医学仍将是曾经那个少年。
韩震武,又名韩振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体育部学术委员。曾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客户委员会理事,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韩震武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